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:穩(wěn)定增加汽車、家電等大宗消費,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,增加停車場、充電樁、換電站等設施,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。
頂層設計已為新能源汽車“開路”。如何更高效、更優(yōu)惠地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和換電方式,成為當下企業(yè)和市場聚焦攻關的方向。記者近日從廣州多家充電、換電站采訪留意到,目前充、換電兩種模式在本地市場同步推進效果顯著,但也衍生出虛電多、亂收費、標準不統(tǒng)一等新問題。與此同時,不少車企基于成本原因也在兩種模式之間猶豫取舍。
換電模式勝在快捷
充電換電模式,為何讓車企“糾結”
近日,多家造車新勢力圍繞著充、換電模式的發(fā)展“吵”起來,尤以特斯拉與蔚來“口水戰(zhàn)”最兇,前者嘗試過換電模式,但因成本過高而宣布放棄;后者則一直選擇迎難而上,引導用戶在充換電中選擇,讓電池“可充、可換、可升級”。隨后,理想汽車、嵐圖汽車也加入論戰(zhàn),充電和換電的爭議再起。這背后,或者得從今年最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說起:“30萬元以上純電動車沒有補貼,但支持換電的車型除外?!边@樣一來,蔚來、特斯拉、理想、小鵬、廣汽埃安、上汽智己、東風嵐圖等都紛紛瞄準高端市場,往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投放新車的步伐不斷。如果能在這些高端車型上運用換電模式,就仍然可以拿到政府補貼。那么低端新能源車就“不配”換電嗎?也不一定。目前換電設施投建成本高企,普及率并不高,未來就很難說了。司機們的想法則很簡單?!叭绻姵匕芘艿剿奈灏俟?,每公里花費降到2毛,我會毫不猶豫選換電?!泵鎸Τ潆姾蛽Q電的選擇,一位廣州的出租車司機如是告訴記者。這句話里面透露了幾個重要的信息:充電站之間競爭大,價格低,但質量服務并未同步跟進;與此同時,換電模式的便利讓司機憧憬,但費用貴、選擇少依然是主要問題。
充電“供大于求”?競爭激增催生“價格戰(zhàn)”
充電是否足夠方便呢?記者近日采訪的多數(shù)網(wǎng)約車或出租車司機認為“非常便利”,基本不排隊,除了個別收費較低的場站和時段以外。同樣的問題,在廣州多家充電運營商也是同樣看法,“廣州的充電樁數(shù)量供大于求,可服務的車輛規(guī)模遠不止現(xiàn)在這些?!睋?jù)中國充電聯(lián)盟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2020年12月底,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(shù)量為168.1萬臺,相比2019年增加了37.9%。記者走訪多個公共充電站留意到,不少場內正充電的新能源汽車數(shù)量有多有少,但排隊現(xiàn)象幾乎沒有。廣州勁樁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一個直流充電樁一天可服務6~8輛車,按現(xiàn)在布局數(shù)量,該公司每天可服務超過10萬輛車的能力,但實際每天需充電的車卻并沒有達到那么多?!伴e樁”不少,導致當前充電樁企業(yè)仍處于虧損狀態(tài)。“價格戰(zhàn)”和“服務戰(zhàn)”已然打響。目前出租車、網(wǎng)約車、物流車等運營車輛是充電樁的主要客戶,對價格敏感是該群體的最主要特征。為了吸引這些核心客戶,有的充電站場將一度電的價格從兩塊降到一塊錢左右,甚至更低;還有站場設置了休息室,提供洗車、餐飲等配套服務。盡管如此,有司機還抱怨:“便宜沒好貨”。一位網(wǎng)約車師傅告訴記者,一些特別優(yōu)惠的站場充電的“虛電”非常多,往往跑不了多久?!暗珱]有人管,也不知道怎么投訴?!?/span>
換電“風景獨好”?便利性高,盈利卻“遙遙無期”
另一邊廂,換電模式顯得有些獨自熱鬧。在廣州海珠區(qū)兩個換電站的中午時分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一小時內前來換電的司機幾乎沒有斷過,基本都有兩三臺車在排隊等待。但換電過程也非???,2~3分鐘完成全流程?,F(xiàn)場司機告訴記者,也有等十幾臺車的時候,但基本不超過半小時。司機們對換電的快捷簡便表示滿意,但也有司機指出:換電高峰時會換不到滿電的電池。對此,換電站工作人員表示:“雖然不滿電,但收費以行駛里程計算,不會讓司機吃虧?!备叻鍟r期,也會保證讓司機能拿到電量80%以上的電池。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當前廣州的換電站以奧動新能源公司與北汽合作投放的設備為主,另外還有少數(shù)是蔚來汽車的換電站。奧動換電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今年換電平臺進行了更新,實際換電時間只需半分鐘左右。奧動新能源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,廣汽Aion S換電版出租車在投放后,也可與當前投放的北汽換電出租車在統(tǒng)一的換電站兼容更換電池。不過,談到盈利,上述負責人坦言:遙遙無期。據(jù)悉,當前投建一個換電站的成本與一家4S店“媲美”,數(shù)百萬元下來,以當前業(yè)務規(guī)模來說,回本時間無法預計。換言之,若非政策支持,車企硬著頭皮上,換電模式要普及也是“遙遙無期”。
記者觀察,充電和換電并線發(fā)展
我國逐步形成以運營車輛快充為主的運營市場。但充電站大多仍處于虧本狀態(tài)。充電站不時發(fā)生的起火事件,也引發(fā)了大家關于電池頻繁快充而帶來的安全性擔憂。同樣服務于電動車輛的換電技術,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2020年5月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。在政策助推下,吉利科技、長安、東風等企業(yè)紛紛入局,一時間新注冊的換電企業(yè)高達3000多家。不過,目前各廠家電池標準不一致,建設的高門檻高成本,使換電站并不具備大規(guī)模普及的基礎條件。當前換電站要盈利,除非是獨吞本地市場,但這并不現(xiàn)實。
在此背景之下,充電和換電都不可能單線發(fā)展,路線的好壞不在于是否崎嶇,而在于哪條能幫助人們達到目標。雖然充電和換電技術路線都已在市場打下基礎,但兩者的競爭仍處于初級階段。技術路線之爭,只有等二者在政策待遇上基本等量齊觀,才能在市場中公平一戰(zhàn),實現(xiàn)優(yōu)勝劣汰。
本站聲明:本文僅供分享交流;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,或有其他諸如版權、肖像權、知識產(chǎn)權等方面的傷害,并非本站故意為之,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。